文章來源:綠維文旅
隨著戰略性文件《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的發布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9年版)》放開“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的提出,康養產業再迎政策利好。但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還需真正以老年人需求為出發點,把老齡政策貫穿到各地規劃建設治理的全過程。那么,要如何因地制宜挖掘資源,打造適合區域發展的模式與產品呢?
我國自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規模大、速度快、持續時間長、發展不平衡、老年人健康問題日益突出。截至2018年年底,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近2.5億,占總人口的17.9%?;加新圆〉睦夏耆私?/span>1.8億,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口超過4000萬。相對獨立的醫療衛生、養老服務體系難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健康養老需求,急需建立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政策效應逐步釋放。近日,隨著國務院戰略性文件《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的發布和發改委、商務部《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9年版)》放開“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的提出,養老服務市場迎來全面放開。
其實,隨著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的開展,今年6月,國家已經斥資14億支持醫養融合用于119個項目建設;10月,12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大力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醫養結合工作,鼓勵充分利用閑置用房,這在土地供應方面給予了突破;11月,發改委發布《目錄(2019年本)》鼓勵類新增“養老與托育服務”行業,養老從以前鼓勵類的“其他服務業”變為一大獨立新增版塊,可見在政策加碼下,康養迎黃金發展機遇。
但同時,老齡政策基層落地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石松經調研認為,養老服務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還存在一些體制和機制的障礙。他表示,從政策到實踐,需要真正以老年人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政府需要處理好不同時期的政策目標、實施路徑的關系,遠近期結合,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胺e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要把老齡政策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城市規劃、建設、治理的全過程?!别B老問題不能搞“一刀切”,要以“分級分類保障”為原則。
隨著大健康時代的全面來臨,醫療技術、生態環境、健康資源等方面具有優勢的區域,成為人們追尋健康與寧靜的首選之地,大健康產業成為這些區域發展的重要引擎。各地在進行康養項目開發建設時,絕不僅僅是入駐一兩個醫療機構,提供簡單的健康服務,它應該是大健康產業與區域發展融合的典范,包括構建大健康上下游產業鏈、建設區域發展結構的產學研城一體化發展的示范基地等內容。同時,因地制宜的挖掘資源,打造適合自己的區域發展模式。例如,以樂居的養老住宅為基礎,以專業化老年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為保障,配套老年營養食療和輕運動健身設施,通過養生養心配套提升品質,通過健康論壇、老年大學提升軟性服務高度,最終形成一個“住宅、健康管理、營養飲食、學習娛樂、健身調理”完整的養老產品回路。為養老地產市場提供高端居住產品,打造集吃、住、游、健、養、學、教于一體的高端養生養老休閑基地。
大健康城市、大健康新區、健康小鎮、康養綜合體、產業園區、康養度假區、中醫藥旅游示范區、享老社區,是大健康引導的八大區域發展模式。以健康小鎮為例,既可以基于資源進行產業提升,也可以從無到有構建大健康產業。因此,各地在規劃建設康養項目時,應從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合理開發運營。
(文章轉載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