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大健康產業網
據國務院常務會議相關部署,我國決定對養老、托幼、家政等社區家庭服務業加大稅費優惠政策支持——從2019年6月1日到2025年底,對養老、托幼、家政等社區家庭服務業收入免征增值稅,并減按90%計入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有分析人士指出,增值稅的取消在降低企業成本的同時,亦將成為國內養老產業由投資拉動向消費拉動的重要拐點。與此同時,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會加劇勞動力的短缺,提升技能人才培養的厚度不僅能提高養老質量,亦能穩定經濟發展格局,帶動區域人口紅利再聚集。
部分減按9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對于此次對養老等社區家庭服務業加大稅費優惠政策,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科研處處長丁力表示,目前我國養老產業發展不均衡,商業性質的養老機構同普惠機構的服務水平差別較大,縮小差距的關鍵是對養老資源進行升級,此次降稅對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具有促進作用。
丁力指出,由于養老產業不同于其他項目投入,一般性的普惠投入很難對地方政府GDP考核有所貢獻,因此地方政府如果靠從養老企業的有限稅收中賺錢基本不可能。但增值稅繳扣基礎又覆蓋經營的方方面面,因此從投資的角度而言,并沒有多少人愿意這樣干。
據全國老齡委2018年公布的數據,全年盈利的養老機構占比9.5%、持平占比59.4%、虧損占比24.2%。換句話說,八成養老機構難以實現盈利。丁力指出,“減增值稅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養老產業的全鏈條當中有大量的增值額發生,以及大量商品和實物的交換,或是耗費?!?/span>
可見,企業攤余成本的壓力因為增值稅的存在而日漸升高,“未來只有當服務產生價值時,消費者在基本消費的基礎之上添加應有的消費稅,就構成全部商品價值,其中的稅費已經加入到商品價格?!彪m然由消費者承擔,但畢竟屬于個性化消費,企業的稅費成本由此發生根本性轉移。商業機構的投資積極性或將被激活。
此外,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于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政策有關征管問題的公告》和《關于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地方稅種和相關附加減征政策有關征管問題的公告》,中小微利企業根據相關標準,最大程度可以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不過在此次會議決議中,明確對提供社區養老、托育、家政相關服務的收入免征增值稅,并減按90%計入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對承受或提供房產、土地用于上述服務的,免征契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不動產登記費等6項收費。
此舉亦是將減稅降費的福利輸送到中老年人群,也是讓減稅降費更有獲得感。不僅如此,對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社區養老服務,本次會議中還指明,會在房租、用水用電價格上給予政策優惠,鼓勵發展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等綜合功能的社區養老機構。丁力表示,減稅降費都要在政府的主導統籌下完成,未來養老院可能不會像公辦醫院、學校那樣親力親為,而是搭平臺、搞規劃,放手讓社會力量去做。“下一步很有可能從養老機構、醫療、養老保險等進行深入,逐漸向整個養老產業鏈延伸?!?/span>
從投資拉動向消費拉動
除了減稅降費,本次會議還特別強調,要加大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有效供給,對老舊小區通過政府回購、租賃等補上養老設施欠賬。有分析人士認為,此舉體現了國家對轉型期中國養老工作的重視,是從投資拉動到消費拉動的重要拐點。
出于外界對養老產業一直處于高投入、低產出的認知,社會養老機構普遍形成了專業及商業、普惠及非專業的格局。丁力告訴記者,地方政府在單一追求GDP的同時,往往會忽略養老民生投入,導致此前很多公益性的養老機構走過場,沒有形成專業化的醫養結合體系,更談不上有充足的養老資源配備?!跋啾扔趯I機構,普惠機構收費更低,但服務相對欠缺,兩極分化十分嚴重?!?/span>
以廣州市為例,根據國家統計局此前的調研結果,市內養老機構總體床位空置率近30%,且主要集中在新開張的郊區民辦養老機構,部分養老機構空置率甚至高達70%,而部分商業機構的入住率則高達90%。
可見,養老機構的服務標準直接關系到入住老人享受的服務質量。當前,政府補貼對養老機構更側重于對新增床位以及廣州戶口老人的補貼,而對實際正在運營的“老床位”補貼較少。在人工費、物價及租金持續上升的情況下,養老機構特別是公辦養老機構收費標準偏低,直接影響其正常運營。民辦養老機構補貼少、公辦養老機構收費標準低成為影響其經營的問題之一。
在丁力看來,個性化的養老服務拼的就是服務,有服務的機構自然會吸引消費者,這也理應成為全社會發展高質量養老的目標。“但商業機構跟公益性的事業單位在運作上有時是矛盾的,因此,通過回購可以把一些企業投資形成的公共服務設施變成公益屬性,使得商業服務標準與公共服務相得益彰?!?/span>
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進行改造,進而對養老產業進行重整是本次會議提及的一大亮點。丁力指出,作為地方項目的養老剛需,產業資本通過當地的養老需求因地制宜,比白手起家從零開始做起減少很多成本。
“回購舊小區實際上是因為很多地方政府的養老空間還不足,如果直接招商引資做養老地產項目,投資方的評審周期會拉長,不如在現有基礎上改進來得快?!倍×φJ為,目前政府鼓勵回購、租賃小區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亦可參照“三舊改造”進行土地盤活的思路,把相對閑置或廢棄的房屋通過改造變成專業的養老機構,發揮養老的功能。
去年,東莞大朗鎮就提出關于加強社會養老事業發展的建議,把養老機構建設規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通盤考慮,在三舊改造、新城建設中,為養老服務機構預留合適的公益性建設用地。為興辦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的用地提供優惠政策,提高了養老服務機構投資者的積極性。
有望帶動區域人口紅利再聚集
除了降成本、調結構,本次會議還對專業護理人才的培育給予政策性引導。將以財政補貼等方式,支持大范圍開展養老服務人員培訓,擴大普通高校、職業院校的培養規模,加快建設素質優良的專業隊伍。
此外,會議在已出臺的促進家政服務業擴容提質政策基礎上,確定開展“家政培訓提升行動”,大規模培訓家政服務人員包括靈活就業服務人員,所需資金按規定從失業保險基金中列支。
丁力對此評價道,此舉不但能促進專業技能人才的規?;岣?,也有望帶動區域人口紅利的再次聚集。他指出,目前國家財政在教育上的投入不算少,但教育經費的調配仍存在一些問題。“市場對很多專業的人才是飽和的,但相關院校依舊在擴招,反倒是護理、大健康,特別是專業對接養老事業的人才培訓目前還很缺失?!?/span>
根據中研普華的《2018-2023年中國養老產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統計,目前,我國養老機構護理人員數量不足100萬,其中經過專業訓練、持證上崗的護理人員更不足10%。按照國際公認的3名失能老人配備1名護理人員的標準計算,我國養老護理專業人才的缺口約為1000多萬名。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養老護理員月工資較低的僅有1000~3000元。有些護理員所在機構甚至沒有為其購買社保,待遇低使得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受限。丁力指出,技能人才素質的提升是養老產業質量提升的關鍵,隨著未來機構養老的服務標準逐漸提高,高水準的養老經營體制將被建立,屆時有望進一步提高從業人員的薪資待遇?!叭瞬哦贪逖a齊了,投資才會有相應的保障,市場供需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動?!?/span>
此外,按照經濟學邏輯,丁力指出,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會加劇勞動力的短缺,企業用工成本顯著提高,投資回報率和潛在增長率也隨之降低。因此,他認為在老齡化率相對較高的地域,更應該注重機構專業化的提升,以此來抵御可能出現的勞動力遷出。
以廣東省為例,據《2018年廣東人口發展狀況分析》(以下簡稱《分析》),人口出生率和人口遷移,特別是跨省流動人口規模大,使得廣東人口的老年化進程慢于其他省份。截至2018年底,全省常住人口11346萬人,比上年增加177萬人?!斗治觥吠瑫r指出,盡管廣東老人占比低于全國平均,但老年人口的絕對數龐大。2018年末,全省60歲及以上老人接近1500萬人,五分之一的家庭有老年人。
除了珠三角地區經濟的吸引力外,在廣州、珠海、深圳等地,當地人社系統也在逐年加大對技能人才的培養,其中就涵蓋養老、護理等專業人才培育?!斗治觥繁硎?,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人口素質所起到的作用將更突出,要加速“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使經濟發展從依靠要素推動,轉向人力資本質量和科技創新驅動。
(文章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