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大健康產業網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消費正從溫飽型向小康型過渡,人們對食品的數量和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健食品應用而生。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食療和食養的悠久歷史和傳統,經過幾千年的實踐,積累了大量的養生保健經驗,形成了大量的養生保健藥方,建立了獨特的保健食品科學。中醫中藥作為傳統的醫藥衛生和養生文化,是我國保健食品研制的重要理論基礎和有效的物質來源,同時,開發符合我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保健食品促進了民族產業和中醫藥現代化的不斷發展。
一.中藥保健食品的理論優勢
祖國醫藥學歷來重視食補、藥膳和食療,我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經典《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食養的概念,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宋代陳直的《養老奉親書》、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等專著中都有關于食療的記載,而《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記載的動植物藥材中,很多都是藥食兩用的日常食物,其中的活血化淤、舒經通絡、益氣養血、滋陰補陽、健脾和胃、疏肝理氣、清肝明目、補腎壯陽、清熱解毒等傳統功效作用更是具有代表性的養生保健功效,這為中藥保健食品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中藥保健食品資源優勢
我國自然條件復雜,地形、土壤、氣候多樣,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據統計,僅高等植物就有三萬多種,在這些豐富的植物中,許多種類具有重要的經濟用途,同時它們的作用正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科學研究的深入而不斷被人們所發現。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確定的藥用植物有2萬種,但只有二百多種作過較詳盡的研究,我國中草藥種類在6000種以上、香料植物約350種、油脂植物有800種、釀酒和食用植物約300種。衛生部先后3次共批準了87種藥食兩用的中藥材名單,它們是生產中藥類保健食品的重要原料。
三.中醫藥在世界范圍內的興起必將促進中藥保健食品的發展
中國傳統的中藥療法及養生之道,具有防、治結合、極少毒副作用的優勢,在國際上日益受到重視,在發達國家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在全世界有40億人使用中藥治病,占世界總人口的80%。據該組織估計,中藥的開發利用在未來的10年內將在世界上全面興起。目前,西方國家應用中藥的步伐正在加快。美國,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經能較為客觀看待中藥管理,《飲食補充劑健康與教育法》的出臺,在食品與藥品之間為中藥留下一塊生存空間,并承認其保健作用。此外,美國FDA已批準我國銀杏靈等藥品在美進行臨床試驗。在英國,英國藥物管理局多次向我駐英使館了解中醫藥管理生產情況,了解中醫資格考核標準及中醫藥教育情況。英國衛生部曾委托全面研究藥毒性,結果證明絕大多數中藥無不良的毒副作用。此外,法、德、意等國家也出臺發展中藥產業的政策及中藥產業管理體系,都使中藥在有關國家和民眾中進一步樹立了信心。
總之,在人們注重天然、回歸自然的今天,與中醫同源的食療理論和實際,將會在更多承襲中醫藥理論并吸取現代營養學思想的基礎上,立足我國的現有資源,以天然的、有益健康的、兼具“食療”“食養”的中國特色為基點,借助國際上保健食品注重個體化差異和適應性的個性化、系列化潮流,堅持以科學研究為基礎,建立同一規范的質量評定標準,大力研究開發第三代保健食品,盡快將最新的科研成果轉化為被市場廣泛接受和認同的產品,并形成產業化的規模效應。這將會真正為中醫食療營養學帶來生機,使中國逐漸形成獨特的、有競爭力的保健食品行業。
(文章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